清华大学物理系将于2024年7月5日至7日线下举办“2024年物理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含部分的天文学方向)”。夏令营通过讲座、参观和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有志于物理学研究的本科三年级同学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发展现状,提前感受研究生生活,从而有助于同学们选择未来的研究方向。 夏令营期间还将安排优秀营员的评选。
清华物理系将为营员提供夏令营期间在京的住宿补贴(北京高校的营员不提供住宿补贴),入营期间的餐费、往返路费自理(家庭经济困难的外地同学可以申请并经批准获得往返高铁/动车的二等座费用补助)。
材料审核和选拔工作由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培养委员会负责。夏令营选拔工作完成后,参营名单将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网站上公布并通过电子邮件直接通知本人。
有关夏令营的活动可联系咨询,请优先邮箱咨询:phys_grad@tsinghua.edu.cn(一般当天发出,次日下午5点前答复)电话: 010-62785772(王老师),010-62773648(胡老师)。
清华大学物理系
2024年5月
"清华大学物理系始建于1926年,是清华大学最早成立的十个系之一。首任系主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的叶企孙先生。建系90余年,物理系经历了迅猛发展的初创时期,艰苦卓绝的西南联大时期,“院系调整”后的30年中断期和1982年恢复建制后的复兴时期,已经成为国内发展最快、最好的物理系之一,在国际上的学术声誉和地位正在稳步提高。物理系现有博士生导师70余人。"
2025年拟招生导师及研究方向介绍
安海鹏
副教授
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暗物质性质的研究、如何在对撞机上寻找新物理的现象、早期宇宙的演化和暴胀宇宙模型 |
曹远胜
助理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 利用物理和数学模型研究生命系统中的非平衡态现象,包括分子马达、细胞中的时空信息处理、细胞运动以及多细胞系统中的集体行为 |
陈文兰
副教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研究方向:量子信息和量子模拟相关的基础物理研究和实用技术研发 |
陈曦
教授
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低维量子物质的制备与物理性质研究 |
陈新
副教授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粒子物理实验、希格斯物理 |
丁世谦
副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量子技术中心博士 研究方向:基于离子阱平台,将超冷原子和量子调控相关技术应用于交叉领域和精密测量,特别是钍原子核光谱和光钟 |
段文晖
教授
院士
清华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理论和计算凝聚态物理、低维物理和计算材料学 |
冯硝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低维拓扑量子材料、器件的原位制备与量子效应研究、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
高飞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中微子实验 |
何珂
教授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研究方向:低维、拓扑量子材料和器件的分子束外延生长和调控、拓扑量子计算、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
何联毅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极端条件下QCD物质的凝聚态理论、强相互作用冷原子体系的多体理论 |
胡嘉仲
副教授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研究方向:量子信息和超冷原子 |
胡震
副教授
美国普渡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高能物理实验、CMS实验、FASER实验、奇特强子态、底夸克偶素、超越标准模型新物理寻找、径迹触发硬件研发 |
季帅华
教授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研究方向:扫描隧道显微学、低维薄膜材料的制备、纳米器件制备和输运性质研究 |
姜开利
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碳纳米材料的生长机理、可控生长、物性及应用 |
江万军
副教授
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基于斯格明子的拓扑自旋电子学、自旋相关成像技术、原型拓扑存储器件的制备 |
金奇奂
教授
首尔国立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正在开发一种带有囚禁离子的量子器件,用于量子信息处理,包括量子计算,量子模拟和量子精密测量。 |
李渭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高温超导体、拓扑量子材料的分子束外延生长、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微波阻抗显微镜及角分辨光电子能谱表征 |
梁田
副教授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实验,具体为:拓扑物性、强关联电子系。具体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Majorana费米子和量子计算;2.Axion Insulator(轴子绝缘体)和拓扑磁电效应;3.Dirac/Weyl半金属和chiral anomaly/异常霍尔效应等。主要技术方向为:薄膜微纳加工、THz光学测量、量子输运测量等 |
刘东
副教授
美国杜克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理论量子物理及凝聚态系统,专注于量子计算的噪声效应和抗噪方法、量子纠错编码、非平衡态量子动力学研究,以及量子器件的特征验证方法。 |
刘永椿
副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量子光学、量子信息、量子精密测量、非厄米物理 |
缪海兴
副教授
西澳大利亚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量子精密测量和千赫兹引力波探测器 |
宁传刚
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冷离子的高分辨光电子能谱学,负离子激光冷却,分子反应动力学 |
施舒哲
助理教授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博士 研究方向:手征磁效应、自旋极化、重夸克偶素束缚态性质等现象或题目,着重研究此多体系统中的流体力学描述及其热化机制。 |
宋灿立
副教授
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 研究方向:高温超导薄膜材料的制备和超导机理研究 |
孙志远
助理教授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博士 研究方向: 凝聚态理论,主要为多体系统的集体激发、光学响应及非平衡过程,重点关注与实验相关的微纳尺度材料与器件 |
王冲
助理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计算与理论凝聚态物理,包括磁性结构和动力学、光和物质相互作用、摩尔超晶格等 |
王佳平
教授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功能化纳米复合材料与器件的构筑和性能以及在能源、电子和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
王向斌
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量子信息、量子光学 |
王晓锋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实测天体物理、恒星物理、超新星及宇宙学应用 |
王亚愚
教授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强关联和拓扑电子体系的输运特性和扫描隧道电子谱研究 |
吴健
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理论和计算凝聚态物理、在低维量子系统的电子结构 |
鲜于中之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粒子物理与宇宙学理论。包括早期宇宙物理、宇宙对撞机物理、弯曲时空量子场论、引力波天文学等方向的理论研究。 |
肖志刚
教授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 研究方向:实验核物理、重离子核反应、核探测技术及其应用 |
熊启华
教授
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凝聚态光谱学和超快光谱学 |
徐勇
教授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博士 研究方向:理论和计算凝聚态物理、AI+Science |
徐喆
副教授
德国吉森尤斯图斯-李比希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唯象研究,输运理论,流体动力学,模拟计算 |
薛其坤
教授
院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研究方向:扫描隧道显微学、拓扑量子态和高温超导 |
杨乐仙
副教授
复旦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量子材料的电子和自旋结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 |
杨鲁懿
副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研究方向:量子材料的光学性质和超快动力学 |
杨硕
副教授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 研究方向:低维强关联量子多体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拓扑量子物态、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 |
杨轶
助理教授
得克萨斯A&M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时域天文观测,如测量大视场巡天设备发现的各类高能爆发现象的能谱以及偏振性质,对相应物理过程进行研究 |
叶志鸿
副教授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粒子与核物理实验方向,通过设计探测器和实验并利用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轰击原子核研究其内部夸克和胶子的运动机制;同时研究探测器在医学成像(比如CT)领域的应用 |
尤力
教授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原子分子物理、量子光学、量子信息与计算 |
于浦
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研究方向:实验凝聚态物理,面向信息技术和能源应用的强关联材料设计及物理机制研究 |
张定
副教授
德国马普固态研究所博士 研究方向:低维/高温超导在极低温强磁场下量子行为的实验研究 |
张金松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低维材料体系在低温强磁场下的量子输运特性 |
张跃钢
教授
日本东京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固态薄膜电池、锂硫电池、镁金属电池,低维电子器件、离子学神经形态器件,材料计算模拟及原位表征技术 |
郑盟锟
副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超冷原子实验物理 |
周树云
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研究方向:量子材料及异质结构的电子能谱和超快动力学研究 |
邹冰松
教授
院士
中国科学院理论研究所博士 研究方向:高能核物理和强子物理理论研究 |
郭永
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自旋电子学、量子输运 |
李群庆
研究员
香港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微米结构与纳米结构的集成制备技术研究、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学器件、纳米光学器件 |
吕嵘
研究员
清华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理论与冷原子物理 |
马旭村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研究方向:表面与界面物理、低维超导物理,高温超导材料、拓扑超导材料 |
阮东
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量子物理、数学物理、核结构理论 |
王力军
教授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原子分子与光物理,精密测量物理、仪器,北斗定位导航体系 |
王立莉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研究方向:二维超导体系的制备及性质表征和调控、分子束外延生长、扫描隧道显微学 |
薛平
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光子学、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激光物理、光学信息处理 |
* 建议使用chrome或火狐浏览器
© 2025 清华大学物理系